搜索
长沙网 首页 长沙论坛 策在长沙 博士航天员!毕业于长沙!

博士航天员!毕业于长沙!

go

阅读(100232)  回复(1)

晶钻
0 颗
碎银
5913 两
注册日期
2016-4-26
主题
发表于 2023-5-29 16: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博士航天员!毕业于长沙!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资讯长沙 于 2023-5-29 16:18 编辑

重磅!骄傲!

今日

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名单公布

3名航天员即将出征




5月29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小布刚刚获悉,朱杨柱是国防科大培养的首位航天员,本硕博都是在长沙读的,也是我国首位非飞行员出身的职业航天员。朱杨柱曾深情告白,“不管走多远,只要一有机会,我就想回到科大,回到长沙,这是我的第二故乡。”

这次出征,朱杨柱将作为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执行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并在太空开展相关技术试验。朱杨柱迈出了科技人员“飞天”的第一步,这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未来我国将有更多的科技人员前往空间站探索浩瀚宇宙。



朱杨柱出生于江苏徐州沛县的一个小村庄,他从小就对蓝天充满向往,父母的家国情怀很浓厚,耳濡目染下,一颗航天报国的种子早早在心里萌芽。

2005年,朱杨柱参加高考,成绩顶尖的他义无反顾地填报了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空天科学学院前身)。“厚德博学、强军兴国”这八字校训让他热血沸腾,经过体检、政审,朱杨柱如愿被录取。从此,他的命运与祖国的航天事业紧紧相依。

在强基固本中蓄力

“一看就是我们科大的学员。”本科队长钱烽一眼就记住了这个少年。

那年9月,骄阳如火。朱杨柱拖着行李箱来报到,汗水浸透全身,一颗一颗滴落在地上。“棱角分明的面庞、炯炯有神的双眼,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刚毅。”钱烽描述着对朱杨柱的印象。相处的日子里,这个学员从未让他操过心。

第一次仰望学院楼顶竖立的“航天”两个大字,朱杨柱心跳加速,“有朝一日,我要在航天征程上留下印记。”

在科大,朱杨柱的生活很充实——文化课程、体能训练、党团活动……学校安排得满满当当。

“每天都在充电,满格的状态让人充满力量。”这正是他向往的大学生活。

本科阶段,学院开设了几十门专业课程,涉及范围非常广。“航天概论”“理论力学”“空气动力学”“大气飞行动力学”“发动机原理”“数理方程”……此外,还有各类实验和实践课程,打牢学员的专业基本功。

自习室和图书馆里,总能看到朱杨柱的身影。有一次,他在图书馆投入地学习,竟然忘记看时间,归队迟到5分钟,还被队里罚写了一份检讨书。

课业之余,科大的体能训练很严格,每天下午雷打不动训练。朱杨柱对自己要求更严,同学跑3公里,他经常冲击10公里。

在体能方面,朱杨柱也显现出非凡的天分。“学校有个飞行转轮,我们尝试上去转,很多人受不了,朱杨柱却轻松自如。”本科同学彭科回忆道。

“因为心里有梦,我会按照飞行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尝试挑战极限。”朱杨柱说。然而,大四那年,有一次招飞机会,他却因为种种原因与之“擦肩”,一度成为遗憾。

朱杨柱骑行

空闲时,朱杨柱会约同学骑行,长沙周边很多地方都去过。最远的一次,他从长沙骑行到娄底,花了14个小时,这对体能和毅力都是巨大的考验。

难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从进入科大开始,朱杨柱就未停止过体能方面的训练。“非常羡慕他至今还保持着本科时的体形。”彭科笑着说。

听说他成为航天员,昔日同窗并不惊讶,“长久的坚持和训练下,他具备这方面的素质。”

朱杨柱感恩科大赋予他的一切,10年寒窗苦读、蓄力成长,已化作无形的力量,支撑他投入到伟大的航天事业中。

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领域,有一大批中坚和骨干力量来自科大。


在千磨万击中成长

2009年,本科毕业的朱杨柱选择继续在学院深造,跟随易仕和教授攻读研究生。

此后的6年,从硕士到博士,他一直师从易仕和教授。

硕士入学不久,易仕和找到朱杨柱,跟他商定研究方向。“光线在高速飞行器流场中如何传播?这块基础研究很有挑战性,也是飞行器工程研制中急需攻克的难题,你可以尝试一下。”

朱杨柱当场有点懵,他的本科专业是飞行器系统与工程,导师给出的研究方向涉及空气动力学、光学等多学科交叉知识,跨度有点大。

易仕和看出了他的困惑,笑着说:“在科大读研,就不能按照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了,你现在是科研工作者,要做有挑战的科研。”

朱杨柱应下这个挑战,这个研究方向后来也贯穿了他硕士和博士的全部阶段。“不能畏难,否则还谈什么梦想!”朱杨柱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好导师交付的任务。

易仕和当即给他开出一串长长的课程名单——《激光物理》《数字图像处理》《近代光学实验》……很多都是其他学院的课程。就这样,朱杨柱开始跨学院听课,正是这段经历,成就了他跨学科交叉的专业背景。

易仕和还给他推荐了相关的参考文献,并叮嘱:“读文献的意义不是去学人家怎么做,而是看看我们的研究思路是不是有人做过,原创性如何,避免做重复性研究,才有颠覆性创新。”


参观实验室

“我一直加倍努力,争取早日学有所成。”朱杨柱没日没夜地学习。白天,他努力吸收各学科知识,夜深人静的时候,脑子里一遍遍复现知识点,琢磨从哪里突破。

那段时间,课题组还在建设空气动力学实验室,朱杨柱全程参与风洞设备的升级改造、气动光学测试设备研制,在实践中淬炼本领。

同寝室的苏昂回忆,朱杨柱常常连续几天泡在实验室,“实验室很空旷,没法装空调,冬冷夏热。里面噪音也很大,有时候通宵实验,中途根本没法休息,他却没有丝毫怨言……”“努力”是科大人最普遍的标签,但朱杨柱刻苦的精神令他钦佩。

朱杨柱也收获了丰厚的回报,他用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全军优秀博士论文为研究生生涯画下圆满的句号。

“他很聪明,爱钻研,是能沉得住气作科研的好苗子。”易仕和对这个弟子十分喜爱。

学院独有的育人模式也让朱杨柱在饱尝磨砺后,实现拔节般成长。他很早就跟随导师和课题组一同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解决了某重要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博士阶段就把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收入囊中。

毕业后,朱杨柱曾在国内一流的防护工程科研团队开展博士后研究,迅速转变研究方向刻苦攻关;也曾在高校担任教员,快速成长为团队的教学骨干……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和环境,他总能积极面对、主动适应。他说这与母校对他的教育分不开。“科大从精神上给予我丰厚的滋养,教我在逆境中坚持,在顺境中进取。即便我毕业后,母校的师长同学依然在工作学习中给予我关心和支持。”


在播撒阳光中暖人

本科教导员张光宇至今还收藏着朱杨柱的第一封入党申请书。

笔力遒劲、言语朴实,给张光宇留下很好的印象,“大一就积极要求入党,是个追求上进的少年。”

“阳光、刚毅、柔软、敦厚。”张光宇如此评价他。

采访中,这也是师长和同学对朱杨柱的一致印象。

本科同学赵一龙还记得他们之间的第一次对话,给他的大学生活埋下温暖的开端。

报到那天,赵一龙带着对陌生环境的忐忑走进校园,快到迎新点时,一个身影迫不及待迎上来。

“你是赵一龙吧?”朱杨柱笑着问。

点头的当即,他一把拽过赵一龙的行李箱,“我带你去报到。”

“你是哪里人?”

“山东的。”

“我是江苏徐州的,那我们算半个老乡。”

谈笑间,赵一龙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一扫而空。

本科同学蔡伟伟至今感念一段经历。大二那年,蔡伟伟因训练导致右手臂骨折,打着厚重的夹板,学习很不方便。临近期末,一些课程作业需要画图完成,蔡伟伟很着急。

朱杨柱主动靠上来帮忙,每天晚自习陪在蔡伟伟身边,根据他描述的解题思路来画图,非常有耐心。那段时间,朱杨柱成了蔡伟伟的“手臂”。

“复习时间对每个人都很宝贵,他帮助我之后,还要熬更深的夜来追上自己的进度。”

“他给大家团购水果并送货上门、带头组织元旦篝火晚会、经常参与学员队板报制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参加学校运动会(举手者为朱杨柱)


听到同学回忆当年的细节,朱杨柱笑了,“都是小事,科大原本就是一个温暖的大集体。”

本科毕业10周年的时候,朱杨柱特意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长沙,跟老师和同学们相聚。“不管走多远,只要一有机会,我就想回到科大,回到长沙,这是我的第二故乡。”


在飞向太空的重要时刻,师长和同学集体为朱杨柱送上祝福:“你在太空留下科大人的身影,这是我们共同的荣耀。希望你顺利完成空间站的任务,有朝一日,我们终将一起圆梦太空。”


 
晶钻
77 颗
碎银
36492 两
注册日期
2010-3-10
沙发
发表于 2023-6-3 10:40 |只看该作者
了不起!
Apple客户端下载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发表回复

免费注册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