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写下第一篇作品
18岁当选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
25岁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
浏阳这名“95后”作家林卓宇
当选牛津大学厄特根学者 !
浏阳“95后”作家
当选牛津大学厄特根学者
今年10月,浏阳“95后”作家林卓宇将赴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攻读比较文学与批判翻译学硕士学位。
作为该专业仅有的12名新生之一,林卓宇更是通过学术考核与面试的激烈竞争,从牛津大学所有人文领域的硕士与博士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为牛津大学2020年度15名厄特根学者(Ertegun Scholar)之一,获得全额奖学金。
据牛津大学官网介绍,厄特根奖学金为牛津大学的主要奖学金之一,不设国籍限制,旨在为来自全球各地的顶级人文专业学生提供在牛津攻读学位期间的全额学习与生活资助,录取率仅为1.5%。每名厄特根学者在就读期间均享有厄特根公馆为其独立设定的学习空间,此为其他牛津奖学金得主所不具备的待遇。
此前,林卓宇还当选为2019年度的剑桥大学信托学者(Cambridge TrustScholar),获得剑桥大学颁发的全额奖学金。
已出版15部作品
最年轻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除了青年学者,作家是林卓宇更为人们熟知的身份。
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青年作家之一,自2007年以来,他已出版15部著作,是冰心儿童文学奖、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并于2014年成为最年轻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谈及创作与学术的关系,林卓宇不认为二者对立,虽然本科和硕士的繁忙学业使他已搁置中文创作多年,目前他已着手构思自己的下一本书,并希望能在近两年内完成首部长篇小说。
林卓宇是怎样一路“开挂”成长起来的?
如何在兴趣和学习之间做好平衡?
他的成长经历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来看看他怎么说!
“我可能从没有把兴趣和学习当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写作本身就是学习。”林卓宇说,只是当前“学习”二字的意义几乎被应试占领了,所以大家对学习的认知也被这种语言所狭隘化。
“我父母某种意义上跟我一起成长,有摩擦和分歧就尝试沟通。差不多在我16岁后,他们基本都不干涉我作出的选择。”他说。
“我不认为有一个普遍的教育法则,因为我们终究要成为不同的人。这不是相对主义的说辞,选择兴趣还是选择应试,抑或达成平衡,这都要因人而异。”林卓宇认为,教育方式的选择不光跟个人的天赋和兴趣有关,有时和自己能掌握的资源和成长环境都联系在一起。
回顾自己的成长,林卓宇说,父母能做的是尊重孩子的个性,不把自己的偏见强加给孩子,并让孩子也成为一个不把自己的偏见强加给别人的人。“一个人如果被偏见左右,只会变得既无知又无趣。”
“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不少父母这样形容家里的亲子关系。林卓宇认为,教育可能恰好在人无意识的时候发生,可以是随意听到的对话,也可以是发呆时目睹的画面,这种教育比刻意和说教更有用。
为这个优秀的
长沙伢子点赞!
欢迎光临 长沙网 (http://bbs.0731go.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